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71712643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股票入门欢迎您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怎么看利润表?对利润表的分析

2015-11-6 11:18:33 股票入门 http://rumen.southmoney.com

  怎么看利润表?对利润表的分析。下面南方财富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介绍怎么看利润表?对利润表的分析。

  分析构成利润组合关系的各项收支因素的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分析构成公司利润总额的各专业、地区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

  1、 收支结构分析

  从阅读利润表可以了解到,利润是由收入为起点,依次扣除营业税金、成本、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再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后计算得出。因此,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都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所以在分析时要进行不同内容的结构分析,以便分析对利润影响较大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关于通信企业收支结构分析,通常进行收支系数、成本项目结构比例、EBITDA率指标分析。

  ⑴收支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收支系数=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成本+期间费用)

  这个公式表示,每支出一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多少收入。只要当收支系数大于1时,假设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为零时,表示每支出1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利润。说明成本费用与收入的理想结构,应当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低,获利能力越大。

  由于分析角度不同,还可以用“收支系数=成本费用(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公式进行分析,它从另一角度说明每实现一元收入需要支付多少成本费用。

  ⑵成本项目结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项目结构比例=构成项目支出额/成本总额

  通过分析各成本项目(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费、租赁费、网间结算成本)所占比重,可以重点控制、调节和关注比重较大的成本项目的支出。通过与历史比较和同行业进行成本项目结构比例的比较,可以找出差距,进行改善。

  ⑶EBITDA率

  其计算公式为:

  EBITDA率= EBITDA/营业收入

  公式中:EBITDA=营业利润+折价及摊销

  营业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EBITDA指标,相当于经营活动取得的净现金流

  通过对该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每百元营业收入取得了多少净现金流。通过对这项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金循环能力。

  2、 利润结构分析

  公司的利润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⑴从构成利润总额的要素分析

  利润总额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构成关系式为: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作为企业,无论是通信企业还是其他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和比重代表着企业的创利能力,它是公司经营的核心目的。

  由于期间费用都是企业为了主营业务的营销、管理、融资活动发生的,所以在具体分析时,可以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相抵后作为主营业务实际利润进行结构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应用“比重=构成项目/总体指标”分析主营业务实际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各构成项目分别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⑵从创造效益的业务分部、地区分部进行结构分析

  大家知道,公司的利润总额是由不同业务、不同地区分别实现的,因此可以按不同专业、按各分公司为分部进行结构分析。其分析方法仍可以适用比重分析法的公式:比重=构成项目/总体指标

  即:各专业利润比重=某专业利润/利润总额

  各地区利润比重=某地区利润/利润总额

  通过分析各专业或各地区实现利润对公司利润总额构成的结构分析,可以比较不同专业或不同地区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结构比例的变化,还可以观察导致结构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

  ⑶构成项目的贡献分析

  若某项被分析指标,假设它的构成项目在基期的结构比例是一定的情况下,因其各自结构比重不同和发展速度不同,各构成项目的增长变动对总体指标的增长贡献也就不同。其应用公司如下:

  某项业务增长对总体指标的增长贡献(百分点)=基期结构比重×某项业务增长率

  举例1:××省分公司2002年的分专业利润指标结构及各专业利润增长对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如图表4所示

  单位:万元

  专业 上年同期 结构比重 本年实际 增长率 专业变动对总体

  指标增长的贡献

  移动通信GSM 4896 66.16% 6854 40% 26.46

  移动通信CDMA 100 1.35% 200 100% 1.35

  长途电信 1280 17.30% 1856 45% 7.78

  数据通信 620 8.38% 961 55% 4.61

  互联网 280 3.78% 476 70% 2.65

  本地电话 150 2.03% 195 30% 0.61

  无线寻呼 74 1.00% 37 - 50% - 0.50

  合计 7400 100% 10579 42.96% 42.96

  显然,表中各专业利润增长变动对利润总额都会产生影响,但结构比重和个别构成项目的增长率不同,对总体指标的影响程度(贡献)是不同的。

  除分析利润结构项目增长变动的贡献外,应用这个公式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的分析。比如在已知自己基期收入结构比重和本期收入增长率的情况下,可以分析本公司收入增长使全公司的收入增长了多少,做出多少贡献?

  举例2:已知本分公司上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占全公司上年实现收入总额的比重为8%,又已知今年上半年本分公司的收入增长率为40%。

  应用上述公式,可以分析本分公司对全公司收入增长贡献为:

  本分公司收入增长使全公司收入增长贡献(百分点)=8%×40%=3.2%或3.2个百分点。

  3、多因素变动分析

  多因素变动分析,是指以某项指标为对象,从分析各相关因素变动对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连环替代法,也称因素替代法。

  所谓连环替代法,是通过顺次逐个替代影响因素,计算各相关因素变动对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因素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方法应用如下:

  假定某项财务指标P受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存在的计算关系为P=a×b×c,设基期指标

  P0=a0×b0×c0,报告期指标P1=a1×b1×c1,则P1- P0=指标差异。

  报告期与基期数的差异P1- P0即为分析对象。应用连环替代法顺次逐个地计算即可得出a、b、c三个因素变动分别对指标P变动的影响。需要说明,当分析某一个因素时,需将其余因素暂时当做不变的因素。

  已知,基数指标: P0=a0×b0×c0 ①

  第一次替代:假设a因素变动,用a1替代a0,则b、c因素保持基数不变。

  P2= a1×b0×c0 ②

  ②-①= P2- P0,其差额表示为a因素变动的影响。

  第二次替代:假定b因素又变动,用b1替代b0后只有c因素保持基期不变。

  P3= a1×b1×c 0 ③

  ③-②= P3- P2的差额,则表示为b因素变动的影响。

  第三次替代:假定c因素又变动,用c1替代c0后已经成为报告期指标。即:

  P1=a1×b1×c1 ④

  ④-③= P1- P3的差额,则表示为c因素变动的影响。

  将a、b、c三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相加,应当恰好等于报告期与基期数的差异。即:

  ( P2- P0)+( P3- P2)+ (P1- P3)= P1- P0

  下面举例说明连环替代法的具体应用。

  假定某分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卡类IP电话收入3300万元,比上年同期2424万元增加收入876万元。根据资料显示,本期实现通话时长20000万分钟,上年同期为14962.96万分钟;本期资费为每分钟0.3元,上年同期为每分钟0.27万元;本期售卡折扣价为55%,上年同期的售卡折扣价为60%。

  根据举例数据,分别逐个分析通话时长、资费、折扣价因素较上年同期变动对收入总额差异的影响程度。

  已知 P0=14962.96(通话时长)×0.27(资费)×60%(折扣价)=2424(万元)

  P1=20000(通话时长)×0.3(资费)×55%(折扣价)=3300(万元)

  P1- P0=3300-2424=876(万元)

  第一次替代: P2=20000×0.27×60%=3240

  第二次替代: P3=20000×0.30×60%=3600

  第三次替代: P1=20000×0.30×55%=3300

  P2- P0=3240-2424=816(万元) 表示由于通话时长比上年同期增加,使收入增加816万元;

  P3- P2=3600-3240=360(万元) 表示由于资费水平比上年同期增加,使收入增加360万元;

  P1- P3=3300-3600=-300(万元) 表示由于折扣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使收入减少300万元。

  (P2- P0)+(P3- P2)+ (P1- P3)= P1- P0=816+360+(-300)=876(万元) 表示为通话时长、资费、折扣价格三个因素变动的共同影响。

  多因素影响分析的对象很多,因素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要根据相关性做具体应用分析,都可以应用连环替代法去解析各因素变动对总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更多怎么看利润表?对利润表的分析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南方财富网。

股票入门声明:资讯来源于互联网,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